《资中县县城综合经济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******人民政府批准,现将主要内容予以公布。
一、规划范围
规划范围包括片区和镇区两个层次。片区规划范围为重龙镇、水南镇、明心寺镇、双龙镇4个乡镇行政辖区除资中县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区域,总面积311.19平方千米。镇区范围为“三区三线”划定的镇区城镇开发边界所围合区域。
二、规划期限
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,规划期限为2021—2035年,近期到2025年。
三、目标定位
锚定资中县“加快建设成渝主轴绿色产业强县活力文化名城”的发展定位,结合县城综合经济片区未来发展趋势和自身特色,将片区打造为:面向成渝地区的“绿色产业先行区、都市休闲后花园”;彰显资中特色的“城乡融合示范地、状元锦绣水韵船城新客厅”。
四、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
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,县城综合经济片区规划期内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.65万亩,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.09万亩。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,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为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.00倍。
五、国土空间总体格局
延续大山水格局,激活特色资源活力,全面对接城市发展布局和区域交通动力,结合城区、近郊、远郊特征,引导功能有序布局,构建“一核三区、三带多片”国土空间总体格局。
规划落实两项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专项工作方案,构建“中心城区—一般镇—中心村—一般村(社区)”的梯度化四级镇村体系,同步完善四级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,加强保障性公共服务的统筹协调,打造城乡融合、设施共享、功能完善的城乡生活圈,推动高质量公共服务全域共享。
按照“强核心、促融合”的整体思路,打造以绿色产业、商贸文旅、都市农业为特色产业的卫星县城片区。根据村庄分类布局和产业功能格局,协调乡镇产业发展诉求,重点保障“一二三产融合”重大项目用地,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,构建城乡产业深度协同的新发展格局。
六、规划用地结构和用途分区
落实粮食、生态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,按照“一保、二优、三落实、促集约”的基本原则,优化片区用地结构。优先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,优化生态空间,落实保障中心城区、区域重大基础设施、乡村振兴产业用地需求,促进镇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,提高利用效率。
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,落实深化上位规划确定的国土空间用途分区,划定生态保护区、生态控制区、农田保护区、城镇发展区、乡村发展区、矿产能源发展区,实现用途管制全域全要素覆盖。
七、综合交通
落实资中县国土空间规划,总体构建“三铁四高三快”的区域联通通道,进一步提升片区连接成渝及川南地区的便捷性。提升县乡级公路与中心城区城市骨干路网的衔接,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全覆盖,提升现有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。完善镇区内部路网体系,打通断头路、提升路网密度,提升镇区服务品质。
打造“1+1+2”三类特色交通通道,串联各类特色资源点,精细化设计道路断面和慢行绿道,支撑乡村文旅产业服务升级。完善货运体系,打通农村物流通道,构建城-镇-村三级联动的物流运输体系。
八、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
结合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,确定给水、排水、供电、燃气、通信、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配置标准,落实水利、能源等重要设施规模和布局,统筹重要设施线网走向与廊道控制要求,推进韧性城市建设。
******消防救援、公共卫生安全等各类重大设施布局要求。完善分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建设,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管理,确保应急救援和疏散通道畅通,稳步推进“平急两用”基础设施建设。
九、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
健全规划传导体系与实施管理体系,加强对详细规划的传导。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纳入资中县国土空间规划“一张图”实施监督信息系统,作为详细规划、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基础和依据,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、约束性、权威性。遵循严控增量、盘活存量、优化结构、提高效率的总要求,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。优化完善体检与评估制度,开展动态监测、评估、预警和考核机制,加强规划过程性管理。